2008年4月16日 星期三

城市美學政策對談



在DAT設計師協會幾次的會議中,我們也討論到:這是台灣設計師有史以來最好也最壞的時代。

好的是,台灣各領域開始重視設計,設計不只是美學,設計是生意。隨著網際網路發展與國際交流快速,地球早就是平的,尤其這幾年過去以歐美為主要經濟與消費市場的態勢,轉變到開始把注意力放到亞洲來,台灣設計師的機會不只在台灣,也在大中華地區,甚至隨著亞洲熱概念而具跨越太平洋的體質。台灣設計師的選擇也不是只有輸出式設計服務,也可以是輸入式的為自己的創意作品創造焦點,創造designer+artist的價值優勢。同樣的台灣設計師的競爭者也在全球;分佈在全球的資訊、人脈、資源雖多而開放,但因台灣本身設計市場資訊、規格和標準混亂,造成台灣設計師對外專業群像輪廓不清...也考驗台灣設計師設計之外的與國際競爭接軌能耐。

「設計產業是人的產業」,設計創作者在深度的人文思考情況下,提出自己的觀點,讓自己的作品放在有價值的平台上被曝光,這當然包含自我的創作技法與想法外,以人文思考角度,還要加上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與自覺。但是,在設計被喊的震天嘎響的台灣,我們擁有數量龐大的設計博士,設計學群林立,每年相關科系畢業生驚人,也因此也有了全世界最大的學生創意展-新一代設計展,以及全世界都在辦設計嘉年華會的同時,我們也有一個相當特殊而與大家不一樣的設計博覽會,但除了談到文化創業產業帶來的預估產值外,設計的社會責任會是什麼?是否同時也要進一步省思,漂亮的數字背後,我們的設計有沒有贏得國際上的認同、尊敬與重視?

透過此次高雄設計節的機會,以城市美學政策對談為主軸,提供政府在設計產業施政的參考,透過由下而上的需求,並轉化為政策面的建議,共同讓台灣為邁向創意經濟的方向努力。